萬維提示:
1、投稿方式:在線投稿。
2、刊內網址:http://xbbjb.zknu.edu.cn/
3、官網郵箱:xuebaowk@163.com
zksg@chinajournal.net.cn
4、刊內電話:0394-8178181
5、出刊日期:雙月刊,逢單月出版(1、3、4、6期刊登社會科學論文,2、5期刊登自然科學論文)。
6、本刊不收取版面費審稿費。
2020年1月28日星期二
《周口師范學院學報》社會科學稿件投稿須知(2019年06期)
《周口師范學院學報》是周口師范學院主辦、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學術刊物。主要欄目有《韓愈研究》《鄉村社會問題研究》《周口作家群研究》《道文化研究》《文學研究》《哲學研究》《法學研究》《藝術研究》《圖書·情報研究》等。來稿須符合以下要求。
一、文章標題
文章標題應以簡明、確切的詞語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內容,要符合編制題錄、索引和檢索的有關原則,并有助于選定關鍵詞。文章標題一般不超過20個字,必要時可加副標題,應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縮寫詞、字符、代號。
二、作者姓名及工作單位
l.文章均應有作者署名,寫在文章標題之下。多位作者的署名用逗號“,”隔開;不同工作單位的作者,應在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的阿拉伯數字序號,并在其工作單位名稱之前加與作者姓名序號相同的數字。
2.作者簡介寫于文章首頁,內容依次為:姓名(出生年一),性別,民族(漢族可省略),籍貫,單位及職稱、學歷(學位),研究方向及聯系方式(電話和電子郵箱)。
3.作者的工作單位,包括單位(二級單位)全稱、所在省市名及郵政編碼;單位名稱與省市之間用逗號“,”分隔,不同工作單位之間連排時用分號“;”分隔。整命數據項用網括號“( )”括起。
三、摘要和關鍵詞
摘要是對文章內容梗概簡明、準確、完整記述的短文,不加注釋和評價性文字,以200字左右為宜。關鍵詞是反映文章主題內容、具有實質意義的詞,一般為名詞或名詞性詞組。每篇文章3~8個關鍵詞,關鍵詞之間用分號“;”分隔。
四、中圖分類號
文章均應標注分類號。采用《中國圖書館分類法》(第五版)進行分類。文章一般標注一個分類號,多個主題時可標注0~3個分類號;主分類號排在第一位,各個分類號之間用分號“;”分隔。
五、基金項目
文章屬于項目成果,請在首頁注明項目全稱和批準號。
六、文章主體內容
文章一般包括引言、正文和結語。
1.引言。引言的內容可包括研究的背景、目的、意義等。引言的序號可以不編,也可以編為“O”,不編序號時“引言”二字可以省略。引言切忌過長或過短。
2.正文。文章的正文部分指引言之后、結語之前的部分,是文章的核心。
(l)層次標題。層次標題是指除文章題名外的不同級別的分標題,應簡短明確,不用標點符號。層次標題序號依次是一、二、三、……(一)(二)(三)……1.2.3.……(1)(2)(3)……
(2)數字和標點符號。數字用法以《出版物上數字用法》(GB/T 15835 - 2011)力準,標點符號用法以《標點符號用法》(GB/T 15834- 2011)為準。
(3)圖、表、量和單位。參見《(周口師范學院學報)白然科學稿件投稿須知》。
3.結語。結語是文章的主要結果、論點的提煉與概括,應準確、簡明、完整、有條理,可以在結語中提出建議或待解決的問題。
七、參考文獻
參考文獻置于文末,按在正文中引用的先后次序著錄;同一文獻用一個序號,并在正文中標注相應文獻的頁碼。文末參考文獻列出的一般應限于作者直接閱讀過的、最主要的、發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獻。著錄格式以《信息與文獻參考文獻著錄規則》(GB/T 7714-2015)為準。
八、英譯
文章標題、作者、工作單位、摘要、關鍵詞須用英文譯出。作者姓名用漢語拼音,姓氏的字母均大寫,復姓連寫;名字的首字母大寫,姓、名不縮寫。
九、投稿方式
通過《周口師范學院學報》編輯部主頁(網址:http://xbbjb.zknu.edu.cn)“采編系統”投稿。
《周口師范學院學報》自然科學稿件投稿須知(官網信息)
《周口師范學院學報》是周口師范學院主辦,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學術刊物。第2、5期為自然科學內容,來稿必須符合以下各項要求:
1 文章標題
標題應以簡明、確切的詞語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內容,要符合編制題錄、索引和檢索的有關原則,并有助于選定關鍵詞。中文標題一般不宜超過20個字,應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縮寫詞、字符、代號,盡量不出現數學式和化學式。
2 作者姓名及工作單位
(1) 文章均應有作者署名,寫在文章標題之下。多位作者的署名用逗號“,”隔開.不同工作單位的作者,應在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的阿拉伯數字序號,并在其工作單位名稱之前加與作者姓名序號相同的數字。
(2) 作者的工作單位,包括單位全稱、所在省市名及郵政編碼;單位名稱與省市之間用逗號“,”分隔,不同工作單位之間連排時用分號“;”隔開。整個數據項用圓括號()括起。
3 摘要(中文)
(1) 摘要的內容包括研究的目的、方法、結果和結論,一般應寫成報道性文摘(300字左右),也可以寫成指示性(100字左右)或報道一指示性文摘(200字左右)。
(2) 摘要應具有獨立性和自明性,應是一篇完整的短文。一般不分段,不用圖表和非公知公用的符號或術語,不得引用圖、表、公式和參考文獻的序號。
4 關鍵詞
是指那些出現在論文的題目、摘要或論文中,對表達論文主題內容具有實質意義的詞,一般為名詞或名詞性的詞組。一般每篇文章標注3~8個,每個之間用分號“;”分隔。
5 中圖分類號
文章均應標識分類號。采用《中國圖書館分類法》(第五版)進行分類。文章一般標識一個分類號,多個主題的文章可標識2或3個分類號;主分類號排在第一位,各個分類號之間用分號“;”分隔。
6 基金項目
文章屬地、廳級及以上單位立項的課題成果,請在文章首頁左下角注明課題全稱和批號。例:
基金項目: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(59637050);“八五”國家科技攻關項目(85-20-74)。
7 作者簡介
內容包括:姓名(出生年-),性別,民族(漢族可省略),籍貫,職稱,學歷,從事研究方向等。
8 文章主體內容
一般包括:引言、正文和結論。
8.1 引言
引言的內容可包括研究的目的、意義、主要方法、范圍和背景等。引言的序號可以不編,也可以編為“0”,不編序號時“引言”二字可以省略。
8.2 正文
論文的正文部分指引言之后、結論之前的部分,是文章的核心。
8.2.1 層次標題
層次標題是指除文章題名外的不同級別的分標題,各級層次標題都應簡短明確,不用標點符號。各層次標題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號,不同層次數字之間用下圓黑點“·”相隔,如“1”,“2.1”,“3.1.2”等,各層次的序號左頂格書寫,后空一格書寫標題。
8.2.2 圖
圖要精選,應具有自明性,切忌與表及文字表述重復;能用文字說明的問題,盡量不用圖。供制版的墨繪圖(請另附)的要求:按1∶1繪制,寬≤125px,且長、寬比例適宜,線條應足黑,均勻。坐標圖標目中的量和單位符號應齊全,并分別置于縱、橫坐標軸的外側 。橫坐標的標目自左至右;縱坐標的標目自下而上。圖中的術語、符號、單位應與表格及文字表述所用的一致。圖應有以阿拉伯數字連續編號的圖序和簡明的圖題。圖序和圖題書寫于圖的下方。
8.2.3 表
(1) 表要精選,精心設計,應具有自明性。為使表的結構簡潔,一般采用三線表,即有頂線、欄目線、底線三條橫線組成的表,必要時可加輔助線。
(2) 表中的術語、符號、單位等應與圖及文字表述所用的一致。
(3) 表中內容相同的相鄰欄或上下欄,應重復示出或以通欄表示,不能用“同左”、“同上”等字樣代替。
(4) 表應有以阿拉伯數字連續編號的表序和簡明的表題。表序和表題居于表的上方。
8.2.4 量和單位
應嚴格執行國家標準規定的量和單位的名稱、符號和書寫規則。
量的符號除pH外一律采用斜體。在表達量值時,在公式、圖、表和文字敘述中,一律使用單位的國際符號,并用正體書寫。在文中不得使用如:斤、尺、里、畝、千克力(kg),標準大氣壓(atm)等非國標標準單位。
8.2.5 數字與符號
(1) 凡是可以用阿拉伯數字且很得體的地方,均用阿拉伯數字。
(2) 數值的有效數字應全部寫出,如“1.500”不能寫成“1.5”。
(3) 文章中出現的外文字母、符號要分清大小寫、正斜體,上下標的字母、數碼、符號位署要明顯,容易混淆的外文字母,符號必須書寫清楚。斜體字、希臘文、上下標、大小寫等字符在第一次出現時請用鉛筆注明。不得使用已廢棄的符號,如“∵,∴”等。
8.3 結論
結論是文章的主要結果、論點的提練與概括,應準確、簡明、完整、有條理。如果不能導出結論,也可以沒有“結論”而進行必要的討論。可以在結論或討論中提出建議或待解決的問題。
9 參考文獻
參考文獻表中列出的一般應限于作者直接閱讀過的、最主要的、發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獻,未公開發表的資料,一般不宜列入參改文獻表。參考文獻表中,文獻的作者不超過3位時,全部列出;超過3位時,只列前3位,后面加“等”字或相應的外文;作者姓名之間用“,”分隔,作者姓名之后不加“著”、“編”、“主編”、“合編”等責任說明。參考文獻的著錄格式及示例如下:
9.1 專著(M)、論文集(C)、學位論文(D)、報告(R)
[序號]主要責任者.文獻題名[文獻類型標識].出版地:出版單位,出版年:起止頁碼(任選 ).
[1]竺可楨.物候學[M].北京:科學出版社, 1973:10-25.
[2]張筑生.微分半動力系統的不變集[D].北京:北京大學數學系數學研究所, 1983.
9.2 期刊文章[J]
[序號]主要責任者.文獻題名[J].刊名,年,卷(期):起止頁碼 .
[3]高景德,王祥衍.交流電機的多回路理化[J].清華大學學報:自然科學版,1987,27(1): 1-8.
[4]Nadkarni M A,Nair C K K,Pandey V N,et al. Characterixation of alphagalactosidase from corynebacteriummurisepticum and mechanism of its induction [J] .J Gen App Microbiol ,1992,38:223-234.
9.3 國際、國家標準[S]
[序號]標準編號,標準名稱[S]。
[5]GB/T16159-1996,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[S] .
9.4 電子文獻
[序號]主要責任者.電子文獻題名[電子文獻及載體類型標識].(發表或更新日期)[引用日期](任選)電子文獻的出處或可獲得地址 .
[6]蕭鈺,出版業信息化邁入快車道[EB/OL].(2001-12-19)[2002-04-15]
http:∥www.chinainfo.gov.cn/periodical/qbxb/qbxb99/qbxb990203.